认清当下,才能百战不殆。
当下是什么行情?长钱、长线慢牛行情。
思维要转变,操作也要改变。
有人喜欢追当下热点,的确这样的行情看着舒服、刺激,但风险无处不在。
不是吗?请看:
5连板联环药业:预计上半年净亏损0.38亿元-0.45亿元;
4连板国晟科技:预计上半年净亏损0.8亿元-1.2亿元;
3连板绿地控股:预计上半年净亏损30亿元-35亿元;
3连板京运通:预计上半年净亏损1.65亿元-2.25亿元;
2连板市北高新:预计上半年净亏损1.2亿元-1.7亿元;
1连板楚天龙:预计上半年净亏损0.35亿元-0.4亿元。
(楚天龙走势图)
预亏公告出来,后期怎么走?心里没谱吗?
近期热门股、强势股都在预亏,是谁在亏损公告前拉出涨停顺利出货了?是谁消息不灵通高位接盘了?
这就是信息差带来的结果。
与其追涨被埋,不如学学国家队长资埋伏,乐享长线慢牛行情。
当前是政策性慢牛:长钱驱动下的投资市场。
一、政策性慢牛的核心特征
2025年A股呈现典型的“政策性慢牛”特征:指数温和上涨与个股显著分化并存。
上证综指上半年累计上涨2.76%,深证成指、创业板指分别微涨0.48%和0.53%,而北证50指数以39.45%的涨幅领跑全球,中小市值成长股强势回归。
这一格局的形成,源于政策层面系统性引导长期资金入市,构建“以稳为主、结构优化”的市场生态。
政策驱动体现在三方面:
1. 考核机制改革:财政部将国有险企净资产收益率、资本保值增值率的考核周期延长至五年,权重占比达70%,弱化短期波动对投资决策的影响。
2. 资金供给扩容:金融监管总局上调险资权益投资比例上限至50%,并批复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资金超2220亿元,预计全年险资入市增量达4500亿元。
3. 投资导向明确:政策引导资金聚焦高股息蓝筹、科技成长股及战略性新兴产业,如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等领域,推动“长钱”与优质资产形成良性互动。
二、机构资金动向与持仓结构
1. 险资:核心持仓稳定,加码科技与基建,
规模与比例: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,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34.93万亿元,股票投资余额2.82万亿元,环比增长16.03%,净加仓近3900亿元。
持仓特征:
1.银行股为基石:前十大重仓股中7只为银行股,总市值达2657.8亿元,平均股息率超5%。
2.科技与周期并重:增配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领域,同时布局京沪高铁等基建类龙头,看好稳定现金流资产。
3.港股通加码:通过港股通南下掘金,港股通投资余额达7622亿元,平均收益率15%。
2. 养老金与汇金、证金:聚焦长期与战略。
养老金:偏好低风险、高分红标的,同时布局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等政策支持领域,助力产业升级。
汇金、证金:持仓集中于大盘蓝筹股,通过稳定指数发挥“压舱石”作用,间接引导市场信心。
三、指数与个股分化的逻辑
1. 资金集中效应。
机构偏好驱动:险资、养老金等长期资金优先配置银行股、高股息标的,形成资金“虹吸效应”。例如,银行板块上半年上涨13.49%,显著跑赢大盘。
流动性分化:中小盘股因缺乏机构关注,流动性不足,导致个股表现分化。中证2000指数上涨15.24%,而沪深300指数仅上涨0.03%,主板蓝筹股表现相对温和。
2. 退市机制与市场出清。
退市常态化:2025年上半年A股退市企业达20家,全年预计再创新高,劣质个股加速出清。
“炒差炒壳”收敛:跌幅榜前十名全部为退市股和ST股,如人乐退-94.72%、工智退-93.25%,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提升。
四、跟长钱、避雷区、抓结构
1. 跟随机构布局高股息:重点配置银行股、公用事业股等低风险、稳定收益资产,分享分红现金流。例如,国有大行平均股息率超5%,远超保险产品2%-2.5%的保证利率。
2. 分散投资,规避退市雷区:避免集中押注单一股票,通过配置不同行业、板块的资产降低风险。
远离ST股、退市预警股,关注财务透明、治理规范的企业。
3. 关注政策导向与科技成长:布局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领域,捕捉长期增长机会。
4. 坚持长期投资理念:避免追涨杀跌,利用政策性慢牛的平稳波动特性,以时间换空间,实现稳健收益。
2025年政策性慢牛行情的本质,是政策引导下长期资金与优质资产的深度绑定。
而散户投资策略需转变投资理念,从“短期博弈”转向“长期配置”,紧跟机构动向,聚焦高股息与科技成长板块,方能在指数温和上涨与个股分化的市场中,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。
【不为他人做嫁衣,只为自己添衣裳,个人操作记忆,不作投资参考】
股票融资50万一天利息,股票配资常识,股票配资平台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