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们平时看《三国演义》,一提到长坂坡,脑子里马上就浮现出一个画面:一位白马银枪的将军,在千军万马里杀了个七进七出,怀里还护着个小婴儿。
这位英雄,就是赵云赵子龙。
这场仗打下来,赵云可以说是威名远扬,成了无数人心中的“战神”。
但是,很多人心里可能也犯嘀咕,这事儿听着是过瘾,可仔细一想,是不是有点太神了?
曹操手底下那么多厉害的将军,难道当时都在旁边看热闹吗?
今天,咱们就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,掰开了揉碎了,好好聊聊这背后的门道。
首先得说清楚,当时刘备的情况那叫一个惨。
那不是我们想的那种打不过就跑,有计划的撤退,那完全就是一场大溃败。
曹操派出的可是他最精锐的部队,叫“虎豹骑”,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在当时是顶尖的。
他们一路猛追,把刘备打得是妻离子散,连自己的老婆孩子都顾不上了。
在这种性命攸关的时候,刘备自己能不能活下来都是个问题,更别提他那个还在襁褓里的儿子刘禅了。
可就在这个最黑暗的时刻,赵云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,他没有跟着大部队逃命,反而掉头一头扎进了曹军的人海里,他要回去找主公唯一的血脉。
接下来的事,就是大家津津乐道的传奇了。
赵云在曹军阵中,先是干掉了淳于导,后来又碰上了给曹操背宝剑的夏侯恩,不仅结果了他,还顺手拿到了削铁如泥的青釭剑。
有了这把神兵利器,赵云更是如虎添翼,接连斩杀了晏明、钟缙、钟绅等五十多员曹营将领。
这个战绩,已经不能简单地用“勇猛”来形容了,这简直就是在几十万人的战场上开了一场个人英雄秀,说是个奇迹一点都不过分。
那么,关键的问题就来了。
赵云闹出这么大的动静,曹操手下那帮顶级猛将,比如号称“虎痴”的许褚,还有张辽、张郃、夏侯惇、曹仁这些人,都去哪儿了?
难道他们真的就眼睁睁看着赵云在自己的地盘上“刷战绩”,然后带着敌方的“太子”扬长而去吗?
翻开书看,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。
在赵云冲杀的过程中,真正跟他正经交手的名将,只有一个,就是张郃。
张郃跟赵云打了十几个回合,没分出胜负,赵云因为急着救人,不想跟他多纠缠,找个机会就甩开他走了。
这就更奇怪了,张郃虽然厉害,但也只是五子良将之一。
曹操身边那些更厉害的狠角色呢?
从后来张飞在长坂桥头一声大吼,吓退曹军的情节里,我们可以推断出,夏侯惇、夏侯渊、曹仁、许褚、张辽这些人,当时基本都在曹操身边。
他们离战场并不远,完全有时间、有能力去拦截赵云。
特别是许褚,这个人有多猛?
他曾经光着膀子跟马超大战了几百个回合,不分上下。
而马超的武力,跟张飞是一个级别的。
这么一换算,许褚跟赵云的实力,至少也是旗鼓相当的。
我们可以设想一下,如果当时曹操下令,让许褚上去跟赵云拼命,会是什么结果?
许褚这个人,打起仗来是不要命的,只要他冲上去,像块牛皮糖一样死死缠住赵云。
赵云就算再厉害,他怀里还抱着一个刘禅,这就像一个顶级拳击手,被绑住一只手去打比赛,行动肯定会受到很大的限制,战斗力大打折扣。
只要许褚能拖住他,哪怕只是几十分钟,旁边成千上万的曹军士兵一拥而上,张郃再从旁边杀回来,曹仁这种喜欢在暗地里放冷箭的,在远处瞄准了来一下,赵云就算是铁打的,又能撑多久?
他要护着怀里的阿斗,就必然会露出破绽。
结果很可能是,要么阿斗先出事,赵云悲愤之下拼死反扑,可能能拉一两个曹军大将垫背,但自己最终肯定会力竭而死;要么就是赵云为了保护阿斗,自己身上要害部位中招,当场阵亡。
不管怎么看,这都是一条死路。
然而,这最可能发生的一幕,偏偏就没有发生。
为什么?
答案就在山顶上观战的曹操身上。
当曹操在山顶上,亲眼目睹了赵云的神勇之后,他没有下令格杀勿论,反而说了一句非常关键的话:“真虎将也!吾当生致之。”意思就是说,这个将军太厉害了,我要活的!
紧接着,他传下命令:“如赵云到,不许放冷箭,只要捉活的。”
这道命令,表面上看是曹操爱惜人才,不忍心杀害这样一位英雄。
但实际上,这背后是一个顶级战略家深思熟虑的盘算。
首先,曹操爱才,这是他的一贯作风,也是他打造自己“求贤若渴”人设的重要手段。
当着几十万大军的面,下令要活捉赵云,这本身就是一场最高效的“招聘宣传”。
他要告诉天下所有有本事的人:看到没有,只要你厉害,来我这里,我曹操就给你最高的礼遇。
这比贴多少张招贤榜都管用。
其次,也是更重要的一点,曹操看中的不只是赵云,还有赵云怀里的刘禅。
杀了刘禅,对刘备是个打击,但也就是让他伤心一阵子。
可如果活捉了刘禅呢?
这张牌的价值就太大了。
刘备不是天天把“仁义”挂在嘴边吗?
现在你儿子在我手上,你这个“皇叔”是来打,还是不打?
是拿东西来赎,还是不赎?
不管刘备怎么选,都会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。
所以,曹操那句“不许放冷箭”,与其说是保护赵云,不如说是保护自己手里未来的这张“王牌”。
他要的是一个活生生的、能用来做文章的筹码,而不是一具冰冷的尸体。
最后,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考量,就是风险控制。
曹操是统帅,他看问题是从全局出发的。
他亲眼看到了赵云的战斗力,那是在万军之中视死如归的猛人。
真要是把这样的英雄逼到了绝路上,他临死前的反扑会带走谁?
是许褚?
是张辽?
还是夏侯惇?
这些人可都是曹操的心腹爱将,是他将来统一天下的核心骨干。
为了一个不一定能劝降的赵云,万一赔上了自己一个顶梁柱级别的大将,这笔买卖怎么算都亏。
所以,“捉活的”才是最优选择,风险最小,潜在收益最大。
既有机会得到赵云,又能保全自己的核心团队,还能顺手把刘禅这个“政治人质”弄到手,一举多得。
所以说,赵云能在长坂坡创造奇迹,固然是因为他本人确实勇冠三军,但更离不开曹操在关键时刻做出的那个看似“手下留情”的决定。
这并不是许褚、张辽他们集体“放水”,而是总指挥曹操从更高层面的战略利益出发,给他们下达了“不许下死手”的指令。
这出惊心动魄的大戏,既有赵云的个人英雄主义,也充满了曹操这位枭雄的政治算计和人性考量。
这或许就是三国故事最吸引人的地方,在那些刀光剑影的背后,永远藏着复杂而真实的利益权衡与人性博弈。
股票融资50万一天利息,股票配资常识,股票配资平台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