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月的西安,热浪席卷大地。连日来,记者走进灞桥区、高陵区的田间地头,看到一排排覆盖着厚实塑料膜的温室大棚静静伫立在烈日之下。在棚内,温度达到60℃左右,仿佛在进行一场特殊的“蒸桑拿”。
记者在采访中得知,这是菜农们抢抓伏天高温窗口期,开展“高温闷棚”的场景。
古法新方巧“闷棚” 土中病虫精准清
8月5日,记者来到灞桥区红旗街道的一处田埂上,见到菜农常二群正在把一块塑料膜固定在棚架上,额头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,他却顾不上擦。盯着被薄膜严密覆盖的大棚,常二群的眼神里满是期待。
“这法子,老辈人就知道管用!”常二群说,“夏天棚里温度能达到六七十摄氏度,害虫和病菌都扛不住,晒二十来天,地里的‘病根儿’就能去掉一大半。”
在高陵区通远街道,菜农邓香利的大棚里则是另一番景象。她正拿着水管给深翻后的土壤灌水,水流均匀地渗透进土壤。
展开剩余70%“以前只知道盖膜晒,现在才了解,讲究可多了!”邓香利告诉记者,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专家说,水得灌透,还得盖上密封性好的厚膜,高温加高湿双管齐下,杀菌杀虫效果更佳。”
不仅如此,邓香利还向记者念起了她自编的顺口溜:“膜要厚,水要透,二十五天别开口;揭膜后,晾七天,撒下菌肥保丰年”。简单几句话,把“闷棚”的关键步骤和后续管理要点说得明明白白。
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如今的“高温闷棚”已不再是简单的“晒棚”。不少种植户会在覆膜前撒施石灰氮或威百亩,这些杀菌消毒剂遇上高温高湿,能够精准对付难缠的根结线虫和土传病。市农技中心发布的技术视频备受菜农们的好评,邓香利反复看了好几遍,她说:“心里更有底了。”
棚闲廿日小投入 品质提升保丰产
“‘闷棚’这二十多天,看着棚是闲着了,但这点投入太值了!”在高陵区信邦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,负责人信欢指着棚内温度计,给记者算了一笔效益账。他说,“闷棚”的投入主要是人工、薄膜和一点药剂钱,比起下茬蔬菜遭病虫害减产甚至绝收,或者后续不停打农药的花费,这点投入根本不算什么。
事实上,信欢的话并非空谈。
去年,信邦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认真进行了“高温闷棚”,效果立竿见影——根腐病、死棵烂苗现象明显减少,农药使用量大幅下降,蔬菜长势旺盛,品质也得到了显著提升。
“算总账绝对是稳赚!”信欢告诉记者,如果要使“闷棚”效果好,关键在于“温度够高、时间够长、密闭严实”,一般要坚持25天左右,不能有丝毫马虎。
记者从市农技中心了解到,今年6月市农技中心发布相关技术指导意见和操作视频以来,“高温闷棚”相关技术已在全市设施蔬菜种植户中广泛推广。
市农技中心专业技术人员介绍道,“高温闷棚”不仅能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、线虫和杂草种子,还能改善土壤结构,提高土壤肥力,为蔬菜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。这种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土壤消毒方式,既环保又高效,是保障蔬菜安全生产的重要举措。
眼下,伏天的高温仍在持续,我市的不少菜农正争分夺秒地进行“闷棚”作业。每一个被严密覆盖的大棚,都在进行着一场无声的“消毒大战”,将盛夏的滚滚热浪,转化为消毒杀菌、孕育希望的宝贵能量。
市农技部门将继续跟踪指导菜农做好“闷棚”后的土壤调理和种植准备工作,确保科学种植技术落到实处,让菜农们的辛勤付出换来满满的收获。
文/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首席记者 骆妍
发布于:北京市股票融资50万一天利息,股票配资常识,股票配资平台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